ZKSync活跃地址锐减!Nansen报告:40%获空投用户抛售ZK代币
在加密货币世界中,ZKSync一直备受瞩目,然而最近的数据显示,ZKSync活跃地址数量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引发了业内的关注和讨论。Nansen的最新报告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有高达40%的获得空投的用户选择抛售他们所持有的ZK代币,这一现象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呢?让我们一起深入挖掘,探寻其中的奥秘。
从Nansen的数据中可以看出,ZKSync活跃地址数量持续下降的趋势,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对ZK代币的关注。据悉,40%获得空投的用户选择出售他们手中的ZK代币,这一比例之高令人震惊。这种大规模抛售现象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ZKSync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它备受关注。ZKSync是一种Layer 2扩容解决方案,旨在提高以太坊网络的吞吐量并降低交易成本。其采用的零知识证明技术为用户提供了更快速、更便宜的交易体验,因此备受加密货币爱好者的关注。然而,尽管技术上的优势,但为何活跃地址数量却在下降呢?
据分析,40%的用户选择抛售ZK代币可能与市场情绪和投资策略有关。在加密货币市场中,投资者的情绪波动和投机行为往往会影响到资产的价格走势。当市场出现波动时,一些投资者可能会选择出售手中的资产以规避风险或获取短期收益。这种行为在ZKSync活跃地址数量下降的背景下显得更加突出。
另一方面,40%的用户抛售ZK代币也可能与项目本身的发展和前景有关。作为一个新兴的Layer 2解决方案,ZKSync还在不断探索和发展中,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仍存在不确定性。一些用户可能认为当前的市场价格已经较高,选择在此时抛售ZK代币,等待更好的投资机会出现。
除此之外,用户对于空投代币的态度也可能影响到抛售行为。在加密货币领域,空投是一种常见的促销手段,通过向用户发放代币来吸引更多的关注和参与。然而,对于一些用户来说,空投代币可能并非其真正感兴趣的项目,因此选择抛售以获取更符合自己需求的资产。
综上所述,ZKSync活跃地址持续下降、40%用户抛售ZK代币的现象背后涉及到市场情绪、投资策略、项目前景以及用户对空投代币的态度等多方面因素。这一现象的出现提醒我们,在参与加密货币投资时,需要理性看待市场波动,审慎选择投资项目,并根据自身需求和风险偏好进行投资决策。加密货币世界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和风险,唯有谨慎行事,才能在其中获得更多的收获。愿大家在投资之路上披荆斩棘,成为真正的赢家!
ZKSync宣布空投
6月11日,作为第一个上线主网的zkEVM,ZKSync终于进行了备受期待的ZK代币空投活动,向超过69.5万个符合条件的地址分发了约36亿枚代币。
据悉,空投的代币数量会受在ZKsync上的交易频率、在ZKsync Era的资产活动情形、以及资产存放时长等因素影响。
ZKSync Era活跃地址持续下降
不过,The Block的数据显示,ZKSync Era的活跃地址数及交易量都在2月底左右达到了历史高点,随后便一路下降,减少了约44%,反映出该网络活动的显着减少。
其中,尽管ZKSync Era的下降速度比同为ZK rollup领域的竞争对手Linea还要来得慢,但前者甚至还在3月底给了后者一个超车机会。
即便Linea先前曾两度取得领先,但目前其数据表现上仍落后于ZKSync Era;对此Linea则试图通过为期六个月的积分激励计划「Linea Surge」,来争取ZK rollup的主导地位。
The Block表示,大规模可预期的代币空投或分配事件,往往都会对平台活动、用户数量及代币价格造成冲击。
Nansen:已有40%获空投钱包全数抛售ZK代币
另外,区块链数据公司Nansen也指出,收到空投的前1万个钱包中,有近一半已完全抛售其分配的ZK代币,这导致ZK代币价格自推出以来已下跌了34.5%。
经统计,约有40%的地址完全抛售了其所有ZK代币,34.5%出售了部分代币,仅有约25.6%的钱包继续持有全部代币:总共出售的ZK数量超过5.17亿枚。
据悉,zkSync也曾被批评其空投标准过于宽松或不一致,而引发了大型钱包的大规模卖出。
Matter Labs的ZK之乱
作为一种创新的密码学技术,零知识(Zero Knowledge)旨在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及零知识性的前提下,允许证明方向验证方证明其拥有特定信息的真实性,在数字身份验证及隐私保护协议中颇受青睐。
此前,ZKsync(ZK)开发公司Matter Labs在上个月才因在九个国家提交其代币名称ZK的商标注册,遭到其他ZK技术应用业者的群起挞伐与反弹;后续或受舆论所迫,发文声称已撤回所有与ZK名称相关的商标申请。
- 本文标签: 币种 币圈资讯
- 本文链接: https://www.btcbca.com/article/1466
- 版权声明: 本文由黄昏信徒原创发布,转载请遵循《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CC BY-NC-SA 4.0)》许可协议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