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工作室与L2项目的残酷角逐:撸毛时代终结的曙光

温馨提示:
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4年06月23日,已超过 296 天没有更新。若文章内的图片失效(无法正常加载),请留言反馈或直接联系我

撸毛时代或将终结!工作室和L2项目自相残杀,这一传言在业内迅速蔓延,激起了无数人的好奇和担忧。撸毛,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现象,如今或许正迎来转折。随着工作室和L2项目之间的角逐日益激烈,这场残酷的竞争是否意味着撸毛时代的谢幕?我们一起深入探讨,揭开这场激烈角逐的面纱。

在这场工作室与L2项目的残酷角逐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局面的形成呢?一方面,工作室作为内容生产的重要力量,一直以来都是撸毛的主要推手。通过不断创作吸引眼球的内容,工作室们成功吸引了大量用户,实现了商业变现。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工作室们开始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为了保持竞争力,它们不得不不断创新,寻求突破。与此同时,L2项目作为新兴力量,以其独特的模式和理念迅速崛起。通过引入更多的科技和数据分析,L2项目试图打破传统模式,重新定义内容生产的规则。

随着工作室和L2项目的竞争日益激烈,双方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加剧。工作室们认为L2项目的崛起威胁到了它们的利益,而L2项目则认为工作室的传统模式已经过时,需要被更新。这种利益和理念的冲突,使得双方之间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工作室和L2项目之间的自相残杀也就不难理解了。为了争夺更多的用户和资源,双方不惜使用各种手段,甚至不惜牺牲对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工作室和L2项目之间的一些合作与共生关系。在竞争的同时,双方也在某种程度上相互依存。工作室可以通过与L2项目合作,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技术支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而L2项目也可以通过与工作室合作,获得更多的曝光和用户流量,加速自己的发展。因此,工作室和L2项目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对立,而是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复杂关系。

在这个撸毛时代即将结束的关键时刻,工作室和L2项目都面临着重大的选择。工作室需要不断创新,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适应市场的变化;而L2项目则需要保持理性,避免陷入过度竞争的泥潭,寻找自己的独特之处。只有在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双赢,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

撸毛时代或许即将结束,但工作室和L2项目的竞争与合作将继续下去。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创新和突破,为用户带来更好的内容体验。工作室和L2项目,各自展现出的实力和潜力,将共同推动行业的进步,开启新的篇章。撸毛时代的终结,或许只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拭目以待,共同见证行业的变革与发展。

ICO/IEO时代,赚钱靠抢到份额和跑得快

何一首先指出,在2017年ICO时代,公开募资直接取代了风险投资(VC)和私募股权(PE),2017-2018年的牛市是由早期有影响力的投资者(OG)支持的,这些OG站台的投资项目只要能够抢到份额就能赚钱。

到2021年,DeFi的崛起让市场更加多元化,投资者冲土狗套娃只要跑得快就能赚钱。

在IEO(首次交易所发行)时期,投资者还能够与项目方谈判,为用户争取一些份额,因此上线的项目普遍定价较低,这时期的投资策略是「买新不买旧」。

然而,何一随即表示,现在IEO在大部分国家被认为具有法律风险,因此只能通过空投的方式进行,这意味着市场的定价将取决于供需关系。如果流通量较大,开盘价格会较低,项目的表现会相对平稳,例如BB和Lista。然而,相比于2021年,现在的市场缺乏充足的洗盘过程,价格拉升过快,缺乏稳定性。

天王级项目和撸毛工作室联手制造了漂亮数据

何一进一步说明了今年的市场现象。她提到,这波的市场上涨主要由比特币ETF的推出启动,并由一些天王级项目和撸毛工作室联手推动。他们共同制造了漂亮的数据,从而吸引更多的VC资金投入。

昨日,KOL@Aunt_ww发布推文,痛斥币安已经违背了加密货币的公平精神,频繁上架币价虚高、估值过大的VC项目币,导致市场流动性被稀释,散户最终成为VC倒货的接盘侠。

何一在今日的文章也回应了这点,她先是承认,如果我们观察市场头部VC,他们的规模都是十亿美金以上,这确实会推高好项目定价。但她表示,这些又有钱又有用户的项目方底气十足,即使不上架某个特定平台,也有很多中心化交易所(CEX)抢着要上,或去中心化交易所(DEX)愿意上,甚至可以在自己链上的DEX推出。因此她强调:交易平台并不掌握定价权。对于估值很高的项目,投资者应该更加注重基本面分析,而不是仅仅看市值,还应该关注流通量。

何一:撸毛时代可能即将结束

何一接着指出,到今天,确实市场又变了。她表示:撸毛工作室和L2项目的自相残杀演变成闹剧,意味着撸毛时代可能即将结束。如今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出现了更多的专业玩家,他们使用各种工具来实现风险对冲,这虽然扩大了市场规模,但对普通投资者来说,2017年的ICO、2021年的IEO、套娃,甚至是2023年的撸毛策略恐怕都不再适用于今天的市场。

何一质疑,缺乏VC投资和项目方的市场是否会更健康?她指出,每一个市场周期都会有一些项目能够穿越牛熊,但更多的是天王级项目倒在路上。无论是web2还是web3,创业成功的项目都是极少数,能够跨越鸿沟和穿越周期的项目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她最后提醒,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正文到此结束
本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