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挖矿算法有多少种?一文盘点挖矿算法

温馨提示:
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4年06月24日,已超过 223 天没有更新。若文章内的图片失效(无法正常加载),请留言反馈或直接联系我

在当今数字货币热潮中,挖矿算法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究竟,挖矿算法有多少种呢?让我们一同探索这个引人入胜的话题,揭开挖矿算法的神秘面纱。

挖矿算法,作为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是确保数字货币交易安全和有效运行的基石。不同的数字货币采用不同的挖矿算法,每种算法都有其独特之处。比特币最著名的挖矿算法是工作量证明(PoW),而以太坊则采用了Ethash算法。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挖矿算法,每种算法都在不同的场景下发挥着重要作用。

Proof of Work(工作量证明)算法是最早被广泛采用的挖矿算法之一。这种算法要求矿工通过解决数学难题来验证交易并创建新的区块。比特币的挖矿过程就是基于PoW算法展开的。矿工们需要通过不断尝试计算来找到符合一定条件的哈希值,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计算能力和电力支持。尽管PoW算法被认为是安全可靠的,但也因为其高耗能而备受争议。

另一种常见的挖矿算法是Proof of Stake(权益证明)。与PoW不同,PoS算法是根据持有的货币数量来确定矿工获得新货币的概率。这种算法不需要大量的计算能力,因此相比PoW更加环保和节能。以太坊计划将挖矿方式从PoW改为PoS,以解决能源消耗和扩展性等问题。

此外,还有一种新兴的挖矿算法叫做Proof of Capacity(容量证明)。这种算法要求矿工提前存储一定量的数据,然后通过不同的机制来验证交易和创建新的区块。Chia币就是采用Proof of Capacity算法的代表,其挖矿过程更加注重存储空间而非计算能力。

除了这些常见的挖矿算法外,还有一些独特的算法在不同的数字货币中得到应用。例如,Monero采用了CryptoNight算法,Zcash采用了Equihash算法,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总的来说,挖矿算法的多样性为数字货币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不同的算法在安全性、去中心化程度、效率等方面有所侧重,矿工和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挖矿方式。未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挖矿算法也将不断创新和演进,为整个行业带来更多惊喜和机遇。

挖矿算法的世界就像一座神秘的迷宫,充满未知和挑战。只有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在这个快速发展的领域中立于不败之地。让我们一起揭开挖矿算法背后的技术奥秘,探索数字货币世界的更多可能性。

挖矿算法有多少种?

比特币(Bitcoin)是Sha256d算法,中本聪设计的时候提出了人人挖矿的理念。比特币最初是钱包挖矿,后来有了CPU挖矿程序,再后来有了显卡挖矿程序,2012年有了ASIC挖矿。早期很多山寨币都是使用的Sha256d算法,比特币矿机出现后,这些山寨币由于全网算力低,经常被51%攻击,就存活不下去了。

大部分币的开发团队都反对ASIC,使用各种不能用于ASIC挖矿的算法,很少有开发团队希望自己的币能被ASCI挖矿。

莱特币(Litecoin)是Scrypt算法,对内存依赖很高。2013年,比特币和莱特币价格大涨。那时候莱特币还是显卡挖矿,认为做不出来ASCI,大量新出现的山寨币使用Scrypt算法。机枪池大量出现,矿工在矿池挖莱特币,矿池实际让矿工挖的是同算法其它收益更高的币,矿池还是支付给矿工莱特币。矿池在交易平台大量砸盘卖出挖到的这个币,一直跌到挖矿收益很低,这个币基本就完了,矿池再换挖其它币用机枪池挖矿。2014年,莱特币矿机被做出来了,芯片内集成了存储。

合并采矿是在矿池实现的。被合并采矿的币必须支持,才能和主链合并采矿。在几乎不影响主链挖矿收益的同时,更多的挖出被合并采矿的币,是矿池的竞争力。

比特股PTS(Bitshares PTS)是2013年发布的,开发团队提出了人人挖矿的理念,并表示只能CPU挖矿。过了才2个多月,就有公开的显卡挖矿程序了。

质数币(Primecoin)让挖矿计算有意义的数据。以前各种币挖矿都是进行无意义的计算,质数币的计算是用来寻找大质数,这是有意义的。质数币刚开始也是CPU挖矿,很快就有第三方做出来了显卡挖矿程序。

黎曼币(Riecoin)使用了改进的计算质数算法。黎曼币的算法涉及到数论极其极其复杂,需要片上存储和大内存,只能CPU挖矿,做不出来显卡挖矿程序和ASIC。黎曼币挖矿程序算法的作者是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终身副教授,他把算法公开在了自己博客上。

恒久币(Aeternity)设计出了布谷鸟(Cuckoo)算法,核心散列函数是cuckaroo和cuckatoo。需要片上存储,适合CPU挖矿,CPU的缓存就是片上存储。当然,需要的存储空间不能超过CPU缓存。不适合显卡挖矿,显卡GPU的片上存储有限,板载存储显存需要外排序,效率能有CPU的10%就不错了。恒久币最初希望手机CPU能挖矿,设计了布谷鸟算法,后来恒久币还是放弃了手机CPU挖矿。恒久币实际使用的算法,需要的存储空间远远超过了CPU缓存,就适合显卡挖矿。

古灵币(Grin)算法中需要的存储空间也远远超过了CPU缓存,也是适合显卡挖矿。

门罗币(Monero)是CPU挖矿,用了AES-NI指令,不适合手机CPU挖矿。门罗币开发团队一直反对ASIC,并声称出现ASIC就硬分叉换算法。2018年,门罗币ASIC出现后,门罗币开发团队就对门罗币换了新算法并进行硬分叉。门罗币新链和旧链都获得了交易平台和矿池的支持,ASIC还能继续在旧链挖矿。矿机商又改进ASIC,制造出来了能挖新链的ASIC,门罗币开发团队再次换算法硬分叉。矿机商和开发团队持续升级争斗,门罗币换了很多算法,也出来了很多链。钱包有很多版本,用户在使用时不方便,造成了很多用户和矿工流失。各个版本的门罗币发展的都不好。

真正CPU挖矿的币就只有黎曼币,但黎曼币没有发展起来。由于很多做CPU挖矿的币,要么做出来了显卡挖矿程序,要么做出来了ASIC。以后就很少有开发团队提起人人挖矿的理念,不再想着做CPU挖矿的币了。

达世币(Dash)是X11算法,开创了主节点概念。达世币在开始是显卡挖矿,开发团队不希望ASIC挖矿,后来还是出现了ASIC。达世币主节点需要一直在线才有收益,主节点不参与计算,网络安全由POW保障,POW负责给主节点发币,主节点只领币。不要把主节点的概念和POS弄混了,主节点和POS不能共存。达世币主节点验证算法最初很简单,但没有任何安全可言,就不断改进主节点验证算法,后来变得极其复杂。其它主节点币,都是用的达世币主节点算法,只是用的版本不同。

正文到此结束
本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