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研究显示:比特币挖矿可能加剧PM2.5空气污染问题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布一项研究报告,指出比特币挖矿活动在某些地区可能加剧PM2.5空气污染,引发公众和环保机构的广泛关注。这项研究再次引发人们对加密货币挖矿环境影响的讨论,也让“比特币挖矿是否环保”成为百度上的热门搜索问题。
研究团队分析了美国不同地区比特币矿场的运行数据,并结合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发现矿场集中区域的细颗粒物(PM2.5)排放浓度有所上升。PM2.5是一种直径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能够深入肺部并进入血液,被认为是诱发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据报告指出,比特币挖矿大量消耗电力,而在煤炭和天然气仍是主力电源的地区,这种高能耗将直接导致污染物排放增加。这不仅对当地居民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也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形成挑战。
从SEO优化角度来看,文章中植入了关键词如“比特币挖矿污染”、“PM2.5与加密货币”、“比特币是否环保”、“哈佛研究比特币”等,契合百度用户的搜索习惯,有利于提高页面排名和内容权重。
业内专家呼吁,未来加密货币行业需进一步推动绿色挖矿技术,例如采用清洁能源、改进矿机能效等方式,以降低碳排放和空气污染。此外,监管机构也可能根据研究结果,出台相关环保政策,以平衡技术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哈佛大学的研究再次为加密行业敲响环保警钟,也提醒我们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不能忽视对环境的责任。
研究:空气污染将跨区域传播
研究指出,仅在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期间,就有约190万美国人受到空气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人员汇编美国34个最大的比特币矿场数据得出结论:一个州的比特币矿场运行,将间接增加另一个州的发电压力,从而导致该州发电厂更多地向外排放污染物,由此影响到多个州的环境:例如,北卡罗来纳州一座矿场所消耗的电力,将间接导致肯塔基州一座燃煤电厂承受更大发电压力,进而影响伊利诺伊州的空气品质,而当地居民对矿场或电厂却皆无直接的追索权。
不过笔者认为,该研究直接指责比特币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过于片面。
比特币是能源中立的
首先,比特币挖矿行为本身并不在乎你是烧煤还是用水力,只要电力够就行,矿场不需在城市中心吹冷气,而是会搬去能源过剩的地方。例如冰岛水力和地热电厂因供过于求,早就是矿工聚集地、美国德州的天然气燃烧(flaring)现象:比特币矿场也会接进这些原本就会排放的气体,变废为宝。
早在去年1月彭博等外媒也曾报导指出,比特币挖矿所消耗的能源,其中已有超过54%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包括水力、风力和太阳能等。
而在2023年的一份报告中,比特币挖矿理事会(Bitcoin Mining Council,BMC)还曾报告称全球的比特币挖矿业的可持续能源采用率,已经高于部分传统行业,例如银行业或黄金开采。
而就区域来看,美国、加拿大、冰岛等地的挖矿活动,绿色能源使用率也已经得到提高:
北美:美国和加拿大因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完善,绿色能源使用率较高。例如,Hut8和Bitfarms等公司在加拿大魁北克就大量使用水力发电。
冰岛:近100%使用地热和水力发电,成为绿色挖矿热点。
比特币实际碳足迹<全球金融系统
另一方面,你有听过人们批评Visa、Goldman Sachs、全球大银行的碳排吗?全球金融体系、金矿开采、货币印刷、运钞车、金融交易服务器所消耗的能量与碳排,比比特币高出好几倍,却因难以量化而没有被拿放大镜检视。
根据Galaxy Digital 2021的报告,比特币挖矿的年碳排约为60–70MtCO₂e,而传统金融与金矿开采的总碳排高达500–900MtCO₂e。总的来说,比特币不是完美的,但它的能源是透明的、可选择的,而且正逐步往绿能迈进。
AI算力中心更是吃电怪兽
再来,全球目前炙手可热的AI算力中心,也同样是吃电怪兽,但人们也没有因此停下发展AI的脚步。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当前美国数据中心的耗电量约占全国电力消耗的3.5%至4%,虽然其中并非全部由AI相关运算(包括训练和推理阶段)消耗,但这部分仍是数据中心用电的核心部分。
而随着生成式AI的普及,AI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预计还将快速增长。根据高盛研究,到2030年,数据中心总用电可能将会占美国电力的8%,其中AI相关用电可能占据数据中心用电的19%,推估约为全美电力的1.5%至2%。
当然,我们并不能因为产业发展就放弃环景保护。政府机构应该想的是,如何在确保发展的同时,能提供完善的配套措施,鼓励产业使用绿色能源并减少污染,最终实现减碳甚至是零碳排放的理想。
- 本文标签: 币圈资讯 数字货币 以太坊ETF
- 本文链接: https://www.btcbca.com/article/6614
- 版权声明: 本文由黄昏信徒原创发布,转载请遵循《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CC BY-NC-SA 4.0)》许可协议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