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渣打银行预测稳定币市场2028年将达2万亿美元,成长空间高达10倍

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发布最新加密货币研究报告,预测全球稳定币市场将在未来五年内迎来爆发性增长,市场规模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2万亿美元,相较目前不到2000亿美元的体量,增幅高达10倍。该预测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也进一步凸显稳定币作为数字金融核心基础设施的战略地位。

报告指出,稳定币将成为传统金融与加密金融融合的桥梁,其在跨境支付、去中心化金融(DeFi)、贸易结算、央行数字货币(CBDC)对接等场景中扮演关键角色。

稳定币将成为数字资产的“支付主链”

渣打银行分析师认为,稳定币的应用已经从早期加密交易撮合工具,逐步向跨境结算、零售支付、Web3游戏内资产流通等领域深入拓展。其优势在于:

交易速度快、结算实时;

成本远低于传统银行转账;

支持全球7×24小时流通;

可通过链上合约实现自动化支付。

目前USDT(Tether)、USDC(Circle)两大美元稳定币依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但也有越来越多的本币稳定币项目崛起,如EURC(欧元稳定币)、JPYC(日元稳定币)及新兴市场的资产锚定币种,预计将占据未来增长的重要部分。

各国央行、支付巨头加速接入稳定币轨道

渣打指出,2024年以来稳定币生态发展加速的核心推动力来自合规化进程与传统金融巨头的介入。Visa、Mastercard等国际支付公司已开放部分稳定币通道,允许用户通过稳定币结算B2B跨境订单。

与此同时,多国央行也正在测试“可控稳定币模型”,如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推出的“Project Orchid”、香港金管局支持的eHKD计划,都试图通过监管沙盒方式,引入合规稳定币服务实体经济。

这一趋势说明,稳定币正逐渐从“灰色金融工具”转向受监管的合规支付层基础设施。

市场结构性升级:稳定币不止锚定美元

渣打银行在报告中强调,未来稳定币市场将呈现**“多锚定货币、多用途定位、多链运行”的复合趋势**。

除了美元计价稳定币,越来越多与黄金、商品、本地法币挂钩的稳定币将出现,服务于不同区域和行业需求。如:

黄金稳定币(PAXG)用于对冲通胀;

大宗商品锚定币便于国际大宗贸易结算;

区域稳定币如USDKG(吉尔吉斯索姆锚定)辅助小国数字货币建设;

同时运行在以太坊、Solana、Base等多个区块链,提升跨链兼容性与流动性。

这种多样化稳定币生态将成为数字资产全球化流通的关键底层支撑。

投资机构与开发者重构稳定币价值逻辑

渣打银行还指出,稳定币正从“静态币”走向“可组合金融资产”,即稳定币不仅承担支付功能,更成为DeFi协议、链上借贷、收益聚合器等模块中的“原子资产”。

目前越来越多协议支持使用稳定币进行Staking(质押)、抵押、收益耕作等操作,稳定币的“收益化”正在重塑其价值模型,也吸引了大量风险偏好较低的资本参与。

对于机构资金来说,这种稳定性与可控收益的组合,极具吸引力。预计在未来几年,将有更多投资机构将稳定币纳入资产配置组合中,用作现金替代品、收益增强工具或跨境清算手段。

正文到此结束
本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