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贝莱德创新推出BUIDL代币化基金,RWA领域代币ONDO、CFG迎来涨势

温馨提示:
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4年05月18日,已超过 177 天没有更新。若文章内的图片失效(无法正常加载),请留言反馈或直接联系我

贝莱德集团近日宣布推出全新的代币化基金BUIDL,引发市场瞩目。同时,RWA领域代币ONDO和CFG也迎来了大幅上涨。本文将深入探讨贝莱德的创新举措以及RWA赛道代币的表现,为您解读这一轮金融科技领域的最新动态。

贝莱德集团推出BUIDL代币化基金

贝莱德集团作为全球领先的资产管理公司,近日宣布将推出一项全新的代币化基金BUIDL。这一举措被视为贝莱德在区块链和加密货币领域的重要布局,旨在探索数字资产投资的新模式。据悉,BUIDL基金将致力于支持和投资于构建区块链生态系统的项目,为创新企业提供资金和支持。

在过去的几年里,区块链技术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被认为是未来金融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贝莱德此次推出BUIDL代币化基金,不仅展现了其对区块链技术的认可,更为投资者提供了参与数字资产市场的新机会。这一举措也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许多投资者对BUIDL基金的未来表现充满期待。

RWA赛道代币ONDO、CFG大涨

除了贝莱德的创新举措,近期RWA领域的代币也取得了显著的涨势。其中,代表着实物资产数字化的代币ONDO和代表着金融资产数字化的代币CFG表现抢眼,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

ONDO代币作为RWA赛道的佼佼者,其背后的实物资产支持和稳定性备受市场认可。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ONDO代币的使用场景不断扩大,吸引了更多投资者的关注和资金流入。此次价格大涨也反映了市场对ONDO代币潜力的高度认可,为RWA赛道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CFG代币作为金融资产数字化领域的代表,也在最近的行情中表现抢眼。CFG代币的价格飙升引发了投资者的热议,不少人认为CFG代币将成为金融领域的颠覆者和领头羊。这一涨势也为数字资产市场带来了更多的关注和投资机会,推动了金融科技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贝莱德集团推出BUIDL代币化基金以及RWA赛道代币ONDO、CFG的大涨,反映了金融科技领域的持续创新和发展。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资产市场的兴起为投资者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也为金融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活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演变,我们有理由相信,数字资产领域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为全球金融体系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让我们共同期待和见证金融科技的美好未来!

贝莱德与Securitize合作推出代币化基金

而日前,贝莱德再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表格D文件,拟与美国资产代币化公司Securitize合作推出BlackRock USD Institutional Digital Liquidity(贝莱德美元机构数字流动性)基金,这标志着贝莱德首个资产代币化基金即将推出,向真实世界资产(RWA)领域前进。

注:资产管理公司向SEC提交表格D,是根据《证券法》的豁免条件而提交,它允许公司在不向SEC注册的情况下,向「合格投资者」或是「限定数量的非合格投资者」提供和销售证券。

文件显示,贝莱德于2023年在英属维京群岛注册成立了该基金,并设立了10万美元的最低投资门槛,由Securitize负责发行和销售,销售佣金达到了52.5万美元。不过目前该基金的规模并没有被透露,也未透露将持有哪些资产。

根据Etherscan信息,该基金在以太坊上的代币名称为BUIDL,目前该代币只有一位持有者,且其链上市值为零。而据CoinDesk报导,以太坊上有价值1亿美元的USDC被转移到与Securitize部署者相关的地址,「可能」是对该基金的种子投资。

执行长:资产代币化是贝莱德的下一步

实际上,在比特币现货ETF上市的隔一日(1/12),贝莱德执行长Larry Fink在接受彭博专访时就表示,资产代币化将会是贝莱德的下一步:我们相信,下一步将是金融资产代币化,这意味着每档股票、债券,都将…记在一个总账本上。

在Larry Fink看来,通过代币化,将可以摆脱当前围绕债券、股票和数字非法活动的所有问题,最重要的是,将可通过代币化来即时结算,以及定制化适合每个人的投资策略:如果你有代币化证券,并且你有代币化身份,当你购买或出售一种工具时,会记录在一个共同建立的总账本上,想想洗钱等问题,通过代币化系统,将能消除所有腐败。

Larry Fink在12日接受CNBC采访时也强调:「BTC和ETH现货ETF只是通往代币化的垫脚石,我确实相信这就是我们将要前进的方向」。

RWA赛道协议大涨

受此影响,RWA赛道协议逆势上涨,Ondo Finance($ONDO)、Centrifuge($CFG)在过去24小时分别大涨41.1%和10.7%。

正文到此结束
本文目录